首页 >> 车头条 >

膨胀阀(什么是膨胀阀)

2023-05-05 23:15:36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太阳来为大家讲解下膨胀阀,什么是膨胀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膨胀阀采用双流平衡流口,结构先进。

2.膨胀阀过热度稳定,使系统运行稳定。

3.膨胀阀由于使用双流热膨胀阀,制冷系统节省了膨胀阀、止回阀和电磁阀的数量。

4.膨胀阀适用于制冷、空调等各种工作需要。

5.膨胀阀的双向平衡流口通过阀口使静态过热度随着冷凝压力或压降的变化而变化。

6.膨胀阀的蒸发温度范围:-40至10。

7.膨胀阀适用于R12、R22、R134a等介质。

膨胀阀由三部分组成:阀体、感温包和平衡管。

1.阀体

用于控制流体方向、压力和流速的装置。阀门是使管道和设备中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

2.温度传感器

感温包内装有气液平衡饱和状态的制冷剂,与系统内的制冷剂不相通。一般是绑在蒸发器出口管道上,与管道紧密接触感受蒸发器出口过热蒸汽温度。因为里面的制冷剂是饱和的,

因此,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根据温度传递到阀体。

温度灯泡故障的常见原因

膨胀阀供液过多或过少,或膨胀阀未关闭,过热度和过冷度不正确等。在系统中。原因可能是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

1)感温包的毛细管破裂,使感温包内的填充物缺失,导致正确的信号无法传递到热力膨胀阀的执行机构。

2)温度传感器的缠绕位置不正确。

2、温度传感器故障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感温包应尽量安装在蒸发器出口水平段的回水管上,且应远离压缩机吸气口,靠近蒸发器,不宜垂直安装。因为将感温包安装在吸入管的上部会降低反应的灵敏度,并可能导致蒸发器中制冷剂过多,

在吸入管底部安装温度传感器会造成供液的紊乱,因为总有少量液态制冷剂流向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会导致温度传感器的快速变化。

安装时,感温包要用铜片包好,回风管表面要除锈。如果是钢管,表面要除锈后刷银漆,保证感温包与回气管接触良好。感温包必须低于阀门顶部隔膜的上腔,感温包的头部应水平或向下放置。当相对位置高于隔膜的上腔时,

毛细管应该向上弯曲成U形,以防止液体进入隔膜的上腔。为了避免当系统突然停止时,制冷剂液体或油积聚在温度传感器所在的水平管段中并影响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温度传感器后面的管段应由

3.平衡管

平衡管的一端接在蒸发器出口稍远离感温包的位置上,通过毛细管直接与阀体连接。作用是传递蒸发器出口的实际压力给阀体。阀体内有二膜片,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使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减小,

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1.从平衡方式来看,膨胀阀可以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内平衡式的平衡压力在蒸发器入口处取,外平衡式的则在蒸发器的出口处取平衡压力。内平衡式膨胀阀一般用在家用空调上,汽车空调的冷量一般比较大,制冷剂在蒸发器里的压力损失也较大,因此只用外平衡式。

2.从过热度的调节结构来看,膨胀阀分为内调式和外调式的。

1)内调式只能在空调系统安装之前调整,它的优点是尺寸较小,结构紧凑,适合于批量的定型产品。

2)外调式的可在空调系统上根据情况随时调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零件的增加使得尺寸和重量都要大些。

(1)在调整热力膨胀阀之前,必须确认空调制冷异常是由于热力膨胀阀偏离最佳工作点引起的,而不是因为氟利昂少、干燥过滤器堵塞、滤网、风机、皮带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

同时,必须保证感温包采样信号的正确性,感温安装位置必须正确,绝对不可安装在管道的正下方,以防管子底部积油等因素影响感温包正确感温。

(2)热力膨胀阀调整注意事项

热力膨胀阀的调整工作,必须在制冷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由于蒸发器表面无法放置测温计,可以利用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作为蒸发器内的饱和压力,查表得到近似蒸发温度。用测温计测出回气管的温度,

与蒸发温度对比来校核过热度。

调整中,如果感到过热度太小,则可把调节螺杆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增大弹簧力,减小热力膨胀阀开启度),使流量减小;反之,若感到过热度太大,即供液不足,则可把调节螺杆朝相反方向(逆时针)转动,使流量增大。

由于实际工作中的热力膨胀阀感温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热惰性,形成信号传递滞后,运行基本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次调整。因此整个调整过程必须耐心细致,调节螺杆转动的圈数一次不宜过多过快。

(3)热力膨胀阀调整步骤

1)停机;将数字温度表的探头插入到蒸发器回气口处(对应感温包位置)的保温层内。将压力表与压缩机低压阀的三通相连。

2)开机;让压缩机运行15分钟以上,进入稳定运行状态,使压力指示和温度显示达到稳定值。

3)读出数字温度表温度T1与压力表测得压力所对应的温度T2,过热度为两读数之差T1-T2。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站长推荐